领航新时代文艺的思想指南(上)
第十一次文代会
领航新时代文艺的思想指南
——中国评协主席团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线下与会代表集体合影
第十一次全国文代会召开以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及时通过专题策划约稿、座谈研讨交流、撰写深度阐释文章、推出学习成果等方式组织文艺评论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文艺评论界兴起学习贯彻热潮。为进一步将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日前,按照中国文联统一部署,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学习贯彻十一次文代会精神主席团扩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中国文艺家之家召开(点击查看)。与会者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和评论工作实践,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谈认识、谈思考、谈收获,既有对文艺发展道路的深层理解,也有对文艺与人民性、时代性关系的强调重申,还有从艺德建设上对文艺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的呼吁。通过座谈研讨,形成新时代新征程关于文艺和文艺评论发展的诸多共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更加坚定,唱响时代旋律的声音更加强劲,担当文艺使命的责任更加自觉,奋进新征程的路径更加明确,为文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学术支撑。现分上下两期摘编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今天推出主席团成员精彩发言内容,下期推出在京专委会负责人及中青年文艺评论家代表的学习体会内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下一步还将在《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和中国文艺评论网推出学习成果,敬请关注。
主席团成员
夏潮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开创文艺评论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文艺评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未来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评论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文艺评论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坚持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这是文艺评论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精神品格,也是文艺评论事业开创新局面的思想武器。坚守人民立场,书写人民史诗,落实好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关键一点在于是否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表达人民的心声,为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新的想象和动力。坚持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把握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历史经验和成功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巨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将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而不断呈现,学习、宣传、贯彻好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艺评论界的首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作为具有鲜明理论和学术特色的专业协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要发挥优势和特长,主动策划和设置选题,把解读、阐释和研究好重要讲话精神与开展理论评论活动、评论队伍建设、成果宣传推介结合起来,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添砖加瓦。
徐粤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
文艺创作中的辩证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唯物辩证法思想,从哲学层面回答了文艺领域的若干重大问题,对于文艺创作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一是历史大势与生活质感的辩证统一,在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进程的宏大叙事中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和冷暖悲欢,构建生动鲜活的艺术世间。二是基因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辩证统一,在汲取民族文化基因的力量中努力做到不泥古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三是承载形式与呈现内容的辩证统一,在利用社会发展提供的多元形式中抓稳文艺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不二法门。四是民族自信与世界眼光的辩证统一,在立足民族文化自信、传播中国价值观念的文艺实践中,怀抱世界视域,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五是主体人格与艺术品格的辩证统一,通过艺术家修炼学识才情、志向品行,锻造文艺作品的审美品格、价值成就。
王一川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理论委员会主任
通向有朝气和锐气的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的朝气,是指它通过评说新的文艺作品的意义、价值及其成就,把其中具备引人向上方、向前方和向深层的蕴含及其力量阐发出来,与观众和艺术家分享。其锐气则是指面对文艺界乱象、丑态或歪风邪气时敢于发出富于锐气的批评声音,展现出批评特有的锐利性。文艺评论者要增强文艺评论的朝气和锐气,必须自己加强学习和修养:首先,自觉学习和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成果,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和中国艺术史学修养;其次,深入体验现实社会生活的时代内涵;再次,涵养一双能够发现和阐发优秀文艺作品中形式创新及其蕴含的新真理的慧眼;最后,多向艺术家和观众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评论质量。
尹力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由杂技大国迈向杂技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这要求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有天下的胸怀和全球的视野,创作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作品。我国是杂技艺术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杂技资源大国,不仅被誉为世界杂技金牌储藏库,对外出口份额更占据演艺类文化产品出口的半壁江山。在世界版图中发展新时代的杂技艺术,要从大国思维转向强国思维,推动杂技大国到杂技强国的身份转变,增强中国杂技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和在国际市场的谈判权、定价权;要在教育改革、理论研究、评论传播等方面追赶其他艺术门类;要在理念创新、节目创作和市场运营等方面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尹鸿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居高方能临远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文艺工作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总结了党领导文艺工作的重大成就和主要经验,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大时代和大历史背景下,强调了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的战略定位。作为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历史发展、社会发展、时代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到国内外环境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变动性,探索适应中国文艺发展的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和修辞体系,建构理论批评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发挥文艺理论批评的实践性作用。“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我们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透。站得高,必须积极投身时代、投身社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思想修养、专业修养以及道德修养各方面达到新的高度,如此方能不忘初心、不负时代、不辱使命。
叶青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文艺评论应在高扬人民性的
文艺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扬人民性是中国当代文艺最鲜明的品质与特征。当代文艺评论也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文艺评论的人民立场,发挥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一部作品是否优秀,最终要靠千千万万读者、观众的认可。评论家力捧的作品却最终无人问津的例子在文艺史上不胜枚举。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者,要主动以人民的审美取向校准自己的审美价值标尺。当前要特别重视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的有效互动。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者,不仅要把是否满足人民艺术审美需求作为评价作品价值的重要依据,更要把能否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作为评判作品优劣的基本遵循,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摒弃畸形审美,倡导健康风尚,以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审美特质充盈人民的精神生活。
叶培贵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自觉主动为中国气派中国
风范艺术学贡献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文化”是高频词,进而以“中国文化”为统领,形成了“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等高频词系列。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重要讲话中发出号召:“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在上述高频词系列的指向中,加入了“文学艺术”。近期国务院学位办下发《关于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函》,“13 艺术”中增加“戏曲与曲艺”一级学科,“美术”增改为“美术与书法”。这三门艺术都是中国原生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包含着很多精气神的东西,在“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方面应该更加自觉作为、主动担当,作出应有的贡献。
向云驹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深入解读讲话的思想性是
文艺评论的重要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基于未来中国发展、文化强国、民族复兴伟业,擘画了文艺蓝图,形成了体系性、整体性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本体论、价值论、传播论、创作论、人格论文艺美学思想体系。作为一支专业从事文艺理论和批评工作的队伍,深入解读重要讲话的思想性是文艺评论的重要职责。文艺评论家应该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文艺理论,结合中华文明史、中国文化史、党领导的文艺史,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结合当下文艺经验、文艺现状,深入解读讲话的思想性及其指导意义、战略意义,让思想和理论之光照亮文艺实践,激发文艺的创造力和创新发展。
李明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新文艺群体委员会主任
新时代文艺的科学内涵与完整体系
新时代文艺的逻辑起点、理论框架、科学内涵、美学特征等已构成完整体系。从逻辑起点上,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树立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书写伟大实践、记录时代进步。从文艺方向上,坚守人民立场的审美本质,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艺术本体问题。从艺术创新上,迈向更加广阔的创作天地,让作品更具有存活意义和美学价值。从世界文艺领域上,以天下情怀展现中国形象,着力反映和表达当代中国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业和壮举。从弘扬正道上,追求德艺双馨的人生价值,要以“澡雪精神”立身。从批评精神上,发挥评论的专业权威作用,充分调动文艺评论优质资源,及时开展专业性、权威性、引导性强的文艺评论。从发展环境上,建设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
李树峰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摄影艺术要着力建构
民族复兴的影像史诗
摄影与其他艺术相比,与现实有直接的关联性,其客观性、现场性、瞬间性、机遇性、选择性均来自于事发第一现场,来自于光线在四条边框主观勒切下的无意识烙刻,所以摄影有见证的功能,是事物曾经存在过的证明。以摄影影像的方式来积累历史文献,有文字历史所不能达到的信息容量和感染力。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身处各个时空坐标的广大摄影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应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感,用影像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呈现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从生活中“萃取”,形成“现实—照片—影像—作品”不断提炼升级的过程。到本世纪中叶,汇集万千摄影人的努力和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各行各业、全天候全方位全景式的影像,形成不可替代、无法复制的影像史诗,呈现给历史,奉献给时代,留存给后人。
汪涌豪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文艺要当好“值更者”和“守夜人”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提出“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应注意立德树人和铸魂培根,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他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还曾指出,在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都留下了无数不朽作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因此,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文艺,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无法回避的课题。我们能要向商业化进军、对物质和金钱输诚的文艺吗?抑或还是要技术当道、视觉系横行的文艺?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有鉴于文艺根植于生活、见证着时代,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决定了它必须把贴近生活与人民当作头等大事,进而成为这个社会的价值守护。生活中许多矛盾冲突,有时并不起因于是非不分,恰恰在于美丑莫辨。这个时候,好的文艺应竖起高的标杆。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艺要当好“值更者”,努力敲醒人的困睡;又要当好“守夜人”,时时提防人的沉沦。只有这样,才能给少年以梦想,给青年以理想,给成人以方向。
张德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视听艺术委员会主任
彰显中国审美旨趣
习近平总书记说, “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这段话为中国文艺指明了更远大的目标。要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又要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体现中国气派、中国风范。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我们的文化自信和审美自信。要彰显中国审美旨趣,就要发扬中华美学精神,牢牢掌握中国人的审美权,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传达东方之美。中国人的形象不能被西方的观念所定义,更不能被那种歧视性的、丑化的、畸形的所谓“美学”标准所定义。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审美自信和审美自立,用中华美学精神传达中国价值和中国形象的正大气象。
茅慧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舞台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激励舞蹈创作全方位多面向拓展
聆听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人不仅心情激动澎湃,思想上旷达清明,而且精神备受鼓舞和激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中国舞蹈发展所取得的卓越成就,雄辩地证明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这一中国文艺发展道路的正确性。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用四个“激励”高度肯定了文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发展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用五点“希望”指明了未来攀登艺术高峰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其中包含着纵横捭阖、博大精深的文化理念,极大地开拓了文艺工作者的视野和胸怀,将大大激励舞蹈创作从题材选取、主题提炼、内容构成到美学定位、风格营造等全方位、多面向的拓展。
周海宏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提升国民审美能力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始终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要求中。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要始终牢记这样的“服务观”:一是要服务于人民大众当下的审美需要,二是要服务于人民大众对提高审美水平的发展需要。前者要求我们要提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适宜于当下审美趣味与审美高度的作品;后者则要求我们要做好提升大众审美能力的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的文艺作品不仅要有高原,还要有高峰。接受伟大的作品需要较高的审美心智;产生高峰作品,需要有高审美能力的欣赏者。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一脉相承,我们要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如果不强调后者,就会留下“三俗”文艺作品的漏洞。
傅谨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舞台艺术委员会主任
把握创新的尺度与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要立足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的思想。文艺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文艺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的结晶,并且具有明显的现实针对性。文艺的人民立场不仅是指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要关注与书写当代中国人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充满深情地表现中国几千年文明进程中人民创造的辉煌成就,而且在艺术表达方面,要契合人民群众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趣味,对时代语境的回应和审美风格的取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这是对“守正创新”理念的进一步阐发,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总结并弘扬民族艺术基本规律,确保艺术发展不脱离其本体轨道。离开“守正”前提,所有创新都会丧失价值和意义,成为历史的匆匆过客。
傅道彬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构建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
文艺批评话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催人奋进、给人力量,让我们对未来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艺创作的人民立场,强调艺术家从人民出发进行文艺创作。文艺创作如此,文艺评论也应如此。文艺评论虽然属于理论范畴,也需要面对生活。首先文艺评论应该是富有情感的,文艺评论要了解大众,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带着人民大众的情感分析问题,批评才不是空洞的。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喜欢不喜欢,是我们衡量一部作品好坏的基本标尺。其次,文艺评论家也是需要生活积累的。文艺评论需要理论指导,也需要生活积累。人民群众不仅仅是文艺评论的倾听者,更是创造者、引领者。人民群众在文艺批评时表现出来的思想锋芒和语言诙谐、直面现实的特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文刊载于《中国艺术报》2022年1月10日第2-3版
·END·
签发:杨晓雪
审核:王庭戡
编辑:王筱淇 向浩 唐晓
【相关阅读】
◎习近平: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国评协主席团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第一时间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十一次文代会中国评协代表风采
◎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以来中国评协工作观潮:与时代共振 与创作同行
新媒体三组,长按识别关注▼
▲向上滑动
“中国文艺评论”
wyplzg
中国文艺评论网
“艺评中国”新华号
点“阅读原文”,查看“第十一次文代会”专题~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